![]() |
别名 | 姜黄素 |
CAS编号 | 458-37-7 |
产地/厂商 | 姜黄素 |
姜黄素458-37-7
中文名称 姜黄素
英文名称 Curcumin
中文别名 姜黄色素;1,7-双(4-羟基-3-甲氧基苯基)-1,6-庚二烯-3,5-二酮;E-100
CAS RN 458-37-7
EINECS号 207-280-5
分 子 式 C21H20O6
分 子 量 368.3799
化学性质 橙黄色结晶性粉末。有特殊臭。熔点179~182℃。不溶于水和乙醚,溶于乙醇、冰醋酸、丙二醇。碱性条件下呈红褐色,酸性则呈浅黄色。与氢氧化镁形成色淀,呈黄红色。与金属离子,尤其是铁离子,形成螯合物,导致变色。约5mg/kg铁离子就开始影响色素,10mg/kg以上时变为红褐色,染色能力降低,因此需选用适当容器。*与螯合剂六偏磷酸钠、酸式焦磷酸钠共同使用。耐光性、耐铁离子性较差,耐热性较好。染着力强(特别是对蛋白质)。
每个分子结构中均有两个活性酚结构,故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。
植物提取物 姜黄素又称姜黄色素、酸性黄,是从姜科植物姜黄、莪术、芥末、咖哩、郁金等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天然的酚类抗氧化剂,主链为不饱和脂族及芳香族基团,是植物界很*的具有二酮的色素,属二酮类化合物,是常用的调料及食用色素,无毒,具有利胆、抗感染、使子宮产生阵发性收缩、降低血胆固醇、抗病毒、抗菌、抗氧化(作用强于α-生育酚)、抗凝血、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药理作用。1985年印度学者Kuttan*提出姜黄素的抗癌作用,近年来,姜黄素对多种肿瘤细胞的产生、增殖、转移均有抑制作用机理被发现。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将其列为第3代肿瘤治疗药。与丝裂霉素C配伍后,降低了丝裂霉素C的用药剂量,同时可以降低单独运用丝裂霉素C产生的肾毒性和骨髓抑制,可提高丝裂霉素C治疗乳腺癌效果。
姜黄素在体内外对各种毒性物质如四氯化碳、*B1、对乙酰氨基酚、环磷酰胺诱导的肝损害均有防护作用,显著降低酒精性肝损害(ALI)动物的碱性磷酸酶、r-谷氨酰转肽酶(r-GT)活性,防止实验性脂肪肝的发生。
用途 食用黄色色素。我国用于萝卜干、咖喱粉等已有很久历史。
日本用于咸菜、火腿、香肠以及苹果、菠萝、栗子的糖渍品。
用途 酸碱指示剂,pH7,8(黄)-9.2(红棕)。
用途 广泛用于食品、菜肴、糕点、糖果、饮料罐头以及化妆品、医药的着色。
用途 可作为饲料着色剂,我国规定可用于糖果、果冻、冰淇淋和碳酸饮料,*使用量为0.01g/kg。
用途 作食品着色剂,我国规定可用于糖果、果冻、冰淇淋和碳酸饮料,*使用量为0.01g/kg。
用途 纯天然的食品着色剂,具有着色力强,耐热性好,抗光性好特点。